愈发智能化的时代,最后在老年人面前低下了头。
3月30日,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《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》,通知中明确提出,要尊重老年人的使用习惯,不得强迫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办理业务。
此次特意为老年人而设的通知,可谓是看点多多。其中最主要的便是,化解老年人在银行服务领域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。
银行不得强迫老年人开通手机银行
根据《通知》,资料显示,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融入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,发展服务老年人的特色网点。
商业银行要尊重老年人使用习惯,保留仍在使用中的纸质存折、存单等老年人熟悉的服务方式,不得强迫老年人使用银行卡,不得强制老年人通过自助式智能设备办理业务,不得违规代替老年人操作,不得对老年人使用柜面人工服务设置分流率等考核指标。
以上看似诸多的条例,又代表着什么呢?简单来看,这就等同于间接向商业银行喊话:“银行不得强迫老年人开通手机银行。”
至于为何如此?从以上的几个“不得”条例中就可明显看出,不得强迫老年人使用银行卡,就等同于不得强迫老年人开通手机银行,因为它相当于直接断了手机银行的后路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近年来各大银行明知老年人用的是老人机,却仍然强制为其开通手机银行的案例,并不在少数。而由于银行强制给老年人开通手机银行,最终给老年人造成财产损失的案例,亦在频频上演。
近年来,为什么银行总爱强迫老年人使用银行卡,而且在办理银行卡之时,工作人员又总爱强迫老年人甚至代替老年人操作开通手机银行,这里面到底在着那些猫腻?
第一,其实开通办理手机银行与银行工作人员的工资考核是挂钩的,银行工作人员每成功让用户开通一个手机银行,就能从中得到相应的提成报酬。
第二,开通手机银行很明显是有一个短信服务的,每个月银行短信服务费就是银行收益的一笔不小的收入。其次,手机银行还可以提高银行的服务能力,减少客户到柜台的次数,大大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。
打造适老手机银行APP
针对老年人在银行服务领域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,银保监会在《通知》中同时提出了,可打造适老手机银行APP。
也就是说,银行可以适当发展手机银行APP,但是理应打造一款适合老年人群体使用的APP,而绝非一致统一的智能APP。在智能化时代,对于老年人,我们理应区别对待,给予更多的关怀。
为此银保监会提出明细细则,各商业银行可开发手机银行APP的大字、语音、民族语言等服务,突出查询、转账及缴费等老年人常用功能,实现关键信息易读、主要功能易找、操作步骤易懂。
另外理应探索开发“一键求助”功能,对老年人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的,快速介入提供引导帮助,及时解决问题。
在要求落实适老手机银行APP期间,银保监会还提出了,要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的改造。
银保监会要求,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完善互联网网站、移动互联网应用,进一步优化界面交互、内容朗读、操作提示、语音辅助等功能,便于老年人获取信息和服务。可根据老年人使用习惯,开发应用“关怀模式”“长辈模式”,页面内容要求清晰、简洁,重点突出。
全国3亿老年人的去向
在智能化不断普及的时代,此刻能够迎来监管部门强调“莫将老年人拦在智能时代之外,”这一举动温暖了近3亿老年人的心。
据民政部预测数据显示,到2025年,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,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。
众所周知,近年来智能化虽给年轻人带来了诸多的便利,但它同时也给老年人带来了诸多的难堪。比如,前不久一老年人冒雨赶往社保局用现金交医保被拒,最终被告知要么告诉亲戚,要么手机支付,这一场景刺痛了无数网友的心。
众人皆开始思索,每个人终将老去,你我皆一样,总会有跟不上时代潮流的那一天,随着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,几十年后自己老了,又该何去何从?
网友纷纷发声:“不要拿高科技当借口,不考虑老年人的服务方式,是冷漠无情没人性,老年人跟不上高科技并没有错,绝不能让他们受到如此刁难对待!”
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,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的安全感,显然已至关重要。不要忘了,总有一天,我们每个人也终将成为老年人!
在愈发智能的时代,全国近3亿老年人能够迎来监管部门的关怀,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不要阳奉阴违,给社会多留下些关爱老年人的道德风尚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