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防水做好了,终于不用担心屋里下雨了!”今天,85岁的李大妈特别开心。前两天,楼上污水管道堵塞溢水,导致李大妈家成了“水帘洞”。管道疏通后,李大妈希望楼上重做防水,遇到阻碍。经过5次协调,街道工作人员提出使用新型防水材料的建议,得到双方认可,于是解开了老人的“心结”。
楼上漏水一个多月
“楼上漏水有一个多月了,天花板还掉下来一块,家里就一个老人,太危险了!”李大妈家住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罗贤胡同,一周前,她的儿子拨通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,反映楼上的管道堵塞溢水,水顺着管道缝隙流了下来,自家卫生间成了“水帘洞”,急得老人坐立不安。
西长安街街道热线处置专班负责人陈华勇介绍,5层业主将房屋委托给了中介,当晚12时许,中介派人将5层的污水管线疏通了,水也不外溢了,可天花板漏水却成了李大妈的“心结”。“我愁啊!天天担心漏水,是吃不好也睡不好。”李大妈的儿子又拨通了陈华勇的电话,表达了母亲希望粉刷墙面,重做楼上卫生间防水的诉求。
街道架起沟通桥梁
重做防水可不是个小工程,得将5层卫生间的瓷砖、原来的防水都拆掉,5层还有租户居住,如此一来“动静”太大了。负责维修的中介工作人员认为,管道都疏通了,水也不会再溢出来,没必要大费周章,对于李大妈的要求,中介有些为难。
一边是老人难解的“心结”,一边是为难的中介,街道搭起了沟通协商的桥梁。陈华勇拉着双方共进行了5次分头和集中协商,在他的建议下,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方案:现在有新型防水材料,不需要敲地砖,只需将防水材料涂在管道接口、墙缝和地砖缝隙上,干后也能起到防水的作用。陈华勇安慰老人:“大妈您放心,等您家墙晾干了,一定恢复得漂漂亮亮的,防水也会重做,不让您再担心。”
2月21日,中介公司已派人将李大妈家里的墙面粉刷一新。今天上午,工人又上门做好了防水,老人揪着的心终于放下了。
来源:北京晚报 记者 师悦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