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生保健需要根据节气变化,秋季养生应首要养阴。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邓聪表示,中医讲究“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”,而养阴应从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也就是立秋即开始。

文章源自三百米生活-https://www.300m-team.com/banshizhinan/yiliaojiankang/72039.html
那么,该如何养阴?文章源自三百米生活-https://www.300m-team.com/banshizhinan/yiliaojiankang/72039.html
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,进入秋天后都有一个共同点——天气逐渐干燥。因此不宜再进食过多生冷的水果,宜食滋阴润燥之物。其中生地、沙参、玉竹等都是养阴的佳品。很多医书都有记载,主张入秋后进食生地粥,以滋阴润燥。”另外,可适当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萝、雪梨等滋润的食物以益胃生津。文章源自三百米生活-https://www.300m-team.com/banshizhinan/yiliaojiankang/72039.html
暑去凉来,但炎夏酷热仍未消,此时清热消暑可以继续,尤其是气温较高时注意防中暑。但总的来说,饮食上要相对于长夏有变化,不能一味清热消暑,要兼顾养阴润燥。文章源自三百米生活-https://www.300m-team.com/banshizhinan/yiliaojiankang/72039.html
初秋之季,凉风时至,昼夜温差开始变大,注意穿衣,不能过度贪凉,更不适宜短衣短裤吹空调。起居方面宜早卧早起,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;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,且防收敛之太过。文章源自三百米生活-https://www.300m-team.com/banshizhinan/yiliaojiankang/72039.html
文章源自三百米生活-https://www.300m-team.com/banshizhinan/yiliaojiankang/72039.html

文章源自三百米生活-https://www.300m-team.com/banshizhinan/yiliaojiankang/72039.html
伤春“悲秋”,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更有利于改善体质文章源自三百米生活-https://www.300m-team.com/banshizhinan/yiliaojiankang/72039.html
佛山市中医院肺病呼吸科副主任中医师李家春指出,肺在志为悲,肺气不足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,易生烦躁悲忧之情绪。因此,秋季需注意精神调养,在情志上忌悲伤,遇伤感事应主动排解,或多与亲友倾诉,必要时咨询心理专科进行疏导。此外还可以多参加社交兴趣活动,以消解忧郁、惆怅等不良情绪。文章源自三百米生活-https://www.300m-team.com/banshizhinan/yiliaojiankang/72039.html
初秋时节,可根据体质状况及气候状况,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,如太极拳、五禽戏、八段锦、慢跑、爬山、呼吸训练、快步走等,除锻炼外亦可以起到舒缓心情的作用。文章源自三百米生活-https://www.300m-team.com/banshizhinan/yiliaojiankang/72039.html
其中太极拳等传统健身运动对于增加肺活量、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、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具有很明显的作用,是老年人、体质虚弱者、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锻炼方法。
而爬山运动可以促进毛细血管功能,使人全身舒爽通畅,还可以明显提高腰、腿部的力量,行进的速度、耐力,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等身体素质,加强心肺功能,增强抗病能力等。但有膝关节疾患者不建议选择爬山。
慢跑也是一项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,跑速自定,跑程不限,能增强血液循环,改善心肺功能,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,减轻脑动脉硬化,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。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,增加能量消耗,有助于减肥瘦身。

如上所说,“燥”是秋季的主气。李家春表示,燥邪为阳邪,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,形成阴津亏损的病变,表现出各种干涩的症状和体征,比如鼻干咽燥、声音嘶哑、口唇燥裂、干咳无痰、毛发干枯、皮肤干涩、大便干燥等等。因此饮食应当遵循“少辛多酸”的原则,尽量少吃辣椒、花椒、桂皮、生姜、葱及酒等热性食物,以免食后上火更加耗伤津液,加重秋燥。
他建议,可选择吃一些多汁、甘味、酸味的食物。其中甘味食物性质滋润,具有缓急、和中、补益的作用;酸味食物有收敛、生津、止渴等作用。而且酸性食物和甘性食物搭配在一起,可以产生酸甘化阴的作用,起到滋养津液、生津止渴的作用,比如酸梅汤等。另外,还可多吃一些橘子、柠檬、葡萄、苹果、石榴、柚子、蜂蜜、雪梨等食物,以缓解秋燥症状。
蜂蜜梨糖水
百合杏仁粥

功效:滋阴润肺。
川贝炖雪梨
【来源:佛山市中医院,医学指导:邓聪 针灸科主任中医师、李家春 肺病呼吸科副主任中医师】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