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盆地黄淮江淮东北地区中南部有强降水
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持续但有所减弱
一、陕西云南等地出现大到暴雨 河南山东等地出现高温天气
今天白天,甘肃东部、四川东部、陕西西南部和中部、云南南部、江西北部和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,陕西汉中和云南红河局地大暴雨(100~109毫米,最大小时降雨量30~63毫米);河北北部、内蒙古东部、辽宁西北部出现大到暴雨。
另外,今天白天,重庆北部、湖北西北部、陕西南部、山西南部、河北南部、河南、山东中西部、安徽北部、江苏西北部等地出现35℃以上高温天气,河北南部、河南中北部、山东西部等地部分地区38~39℃,局地40~41℃。
二、重点天气预报
1、四川盆地黄淮江淮东北地区中南部有强降水
22日夜间至24日,华北北部、西北地区东南部、东北地区中南部、黄淮、江淮、江南北部沿江地区、四川盆地、贵州、广西西北部等地将有中到大雨,其中,辽宁北部、吉林中东部、山东西部、河南东部、安徽中南部、江苏南部、湖北东部、四川盆地南部和中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,局地大暴雨,并伴有短时强降水、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。
预计,6月22日20时至23日20时,内蒙古东南部、吉林中东部、辽宁北部和东部、河南东部和南部、山东中南部、安徽中北部、江苏中北部、四川中南部和东部、重庆西部和北部、云南西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,其中,吉林中部、山东西南部、四川盆地西南部等地局地大暴雨(100~150毫米)。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(最大小时降雨量20~50毫米,局地可超过60毫米),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(见图1)。中央气象台6月22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。
图1 全国强降雨落区预报图(6月22日20时-23日20时)
26-29日,西北地区东南部、华北东部和南部、东北地区中南部、黄淮、江淮、江南西部、华南西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有一次大到暴雨过程,局地有大暴雨,并伴有短时强降水、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。
2、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持续但有所减弱
23-25日,山西南部、河北中南部、河南、山东等地仍持续高温天气,日最高气温有35~38℃,局部地区可达40℃左右;受降雨影响,23日上述地区高温有所减弱,但之后又将再度发展;此外,23日起江南东部和华南等地的部分地区也将出现高温天气。
预计,6月23日白天,新疆北部和南疆盆地、内蒙古西部、甘肃西部、华北中南部、黄淮北部、陕西中南部、江南中东部和北部、华南中东部等地有35~36℃高温天气,其中,河北南部、河南西北部、山西南部、陕西关中、内蒙古西部、北疆盆地和南疆盆地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~40℃,局地可达40℃以上(见图2)。中央气象台6月22日18时发布高温黄色预警。
图2 全国高温落区预报图(6月23日08时-23日20时)
此外,预计,6月22日夜间,黄海中部和南部海域、山东半岛东部及南部沿岸海域、江苏东部沿岸海域将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。中央气象台6月22日18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。
三、未来三天具体预报
6月22日20时至23日20时,内蒙古东南部、吉林中东部、辽宁北部和东部、河南东部和南部、山东中南部、安徽中北部、江苏中北部、四川中南部和东部、重庆西部和北部、云南西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,其中,吉林中部、山东西南部、四川盆地西南部等地局地大暴雨(100~150毫米)。内蒙古中西部、河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~6级风(见图3);渤海海峡将有5~6级、阵风7级的西南风转偏西风,黄海大部海域、东海大部海域将有5~6级、阵风7级的偏南到西南风。
图3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(6月22日20时-23日20时)
6月23日20时至24日20时,江淮大部、江汉东部、贵州北部、重庆中部、云南北部、西藏东南部、东北地区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,其中,湖北东部、江西北部、安徽南部、江苏南部、重庆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(100~130毫米)。新疆东部的部分地区有5~7级风(见图4);东海北部海域将有5~7级、阵风8级的西南风,黄海中部和南部海域将有4~6级、阵风7级的西南风,东海南部海域将有5~6级、阵风7级的偏南风转西南风。
图4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(6月23日20时-24日20时)
6月24日20时至25日20时,湖北东部、江西北部、安徽南部、浙江北部、上海南部、吉林南部以及西藏南部、云南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,其中,湖北东部、安徽南部、浙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(50~70毫米)。新疆东部、青海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5~7级风(见图5);东海北部海域将有5~6级、阵风7级的西南风,东海南部海域将有4~6级、阵风7级的偏南风。
图5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(6月24日20时-25日20时)
四、影响与关注
1.关注23-24日华北、黄淮、江淮、东北地区及西南地区等地降雨和强对流天气;
2.关注黄海等海域的大雾天气;
3.关注26-29日北方降雨过程对高温和旱情的缓解作用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