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福“双减” 长沙县优质教育花开乡村

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1日讯( 通讯员 李杰 曾祥交 潘海燕)“花开!”“花落!”在一个小操场上,二十多个学生围成一个圈,老师站在正中间喊口号,学生迅速反应,摆出各种可爱的姿势。2月28日下午4点,长沙县青山铺镇金山小学开展课后服务活动,校园笑语连连,师生其乐融融。

幸福“双减” 长沙县优质教育花开乡村

在老师带领下,孩子们在开心玩“花开花落”游戏。 均为 长沙晚报通讯员李杰 摄

  金山小学现有80名学生,10名教师,属于农村小规模学校,长沙县像金山小学这样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38所。记者注意到,农村小规模学校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,由于师资力量薄弱,课后服务时间主要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,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。

幸福“双减” 长沙县优质教育花开乡村

孩子们在玩“躲避炸弹”游戏。

  对此,金山小学如何破题?自今年春季开学以来,学校深入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积极探索课后服务新思路,充分利用本校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,广泛拓展课后服务渠道,破解师资力量难题,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,让教育生态焕然一新。

学校缺乏体艺方面的专业教师,却把体艺课程做成了特色课后服务,成为学生课后快乐的源泉。“10个教师分为5组,每个组两人,负责一个星期课后活动中体艺课程的设计和策划。”说起体艺课后服务,六年级班主任潘海燕津津乐道,“每周学校工作例会上,老师们会一起讨论新一周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,大家搜抖音、查资料,集思广益,经常碰撞出思维的火花。”目前,学校自主探索开展了排雷、兔子画乌龟、躲避炸弹、花开花落等8种趣味体艺课程,这些课程深受学生青睐。

幸福“双减” 长沙县优质教育花开乡村

孩子们正在“排雷”。

  “上个学期的课后服务大部分是在教室里进行,现在户外玩游戏,有趣多了。”六年级学生何心乐兴奋地告诉记者,“我很喜欢‘花开花落’这个游戏,不仅锻炼了我和同学团结协作的能力,还让我认识更多低年级的朋友。”

幸福“双减” 长沙县优质教育花开乡村

老师和学生一起玩“兔子抓乌龟”游戏。

  鉴于学生学业上存在困难,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监管,学校认真总结上学期课后服务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,实施“1+x”模式,即基础性课后服务+拓展性课后服务,在注重课堂提质增效的同时,培养学生兴趣特长,促进学生多元发展。这样弹性课后服务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赞誉。“我儿子偏胖,缺乏运动,课后十五分钟运动量不够,学校除了语数外辅导之外,还有一个小时趣味体育课程,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。”家长彭女士说。

除了体艺课程,学校分低中高年级,提供了丰富的综合性课程,包括阅读、书法、绘画、话剧等。课程的设置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,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,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

“学校的综合性课程,实现了课内课外的延伸,学科之间的有效整合。”校长曾祥交介绍,比如语文课和美术课的融合,学生在学习语文课《鲁滨逊漂流记》后,老师引导学生将小说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画成手抄报,不仅让阅读变成学生个性化的行为,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,在融合的过程中学生还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,从中大大提升了学习兴趣。

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“农村小规模学校虽然条件有限,但课后服务的初心不会因此改变,只有让教育回归本真,引导孩子在教育中养成积极向上的品格,持续学习的能力,探索未知的兴趣,才会真正给孩子赋能!”曾祥交表示,为了丰富课后服务内容,学校经常组织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,探索适合学生成长的趣味课后服务课程,同时进一步吃透“双减”政策,优化整合小规模学校内部资源,使课后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得到同步提升,深入推动“五好”教育工程建设。

如今,“双减”政策已在长沙县农村小规模学校生根发芽,优质教育花开乡村。记者发现,在老师和家长义工的组织下,长沙县不少农村小规模学校发挥地域优势,将课后服务课堂搬到田间地头。锄地、播种、栽苗;管理、观察、思考······孩子们既学习了农事知识,有提高了劳动技能,培养了劳动习惯。

weinxin
三百米通公众服务号
微信扫一扫+长按识别关注
长沙县不动产登记全面启用智能面签 住房保障

长沙县不动产登记全面启用智能面签

红网时刻新闻8月3日讯(通讯员 彭娴 张庆军)从8月1日起,长沙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综合窗口全面上线智能面签服务。 据了解,智能面签通过人脸识别、指纹采集、活体检测、身份证识别等数字化防伪技术,对人体生物...